近期,美国海军最新一艘濒海战斗舰“密尔沃基”号已正式服役。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项目主管、海军少将布赖恩·安东尼奥表示,“密尔沃基”号不久将参加美国海军在南中国海水域的巡逻。而在2018年之前,美国海军将实现在这一海域部署4艘濒海战斗舰的计划,其名义则是要保护该地区的“海上航行自由”。
而就在“密尔沃基”号服役时,其姊妹舰“沃思堡”号正在南中国海执勤。结合此前美舰在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内航行一事,有分析人士猜测,濒海战斗舰今后可能成为美国海军在南中国海执行此类行动的核心力量。
“由海到陆”的多用途平台
今年10月16日,美国海军接收了最新一艘濒海战斗舰“密尔沃基”号。该舰是第6艘交付美国海军的濒海战斗舰,也是加入美国海军的第3艘“自由”级濒海战斗舰。
上 世纪90年代末,美国海军专家提出了“濒海战斗舰”的概念,试图打造一种专用于在近海、濒海活动的中型舰艇,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能够执行不同任务,能够 大量建造,而且不至于过分昂贵。本世纪初,濒海战斗舰项目正式启动,其具体型号共有两型,一型为采用三体船型、外形科幻的“独立”级,首舰“独立”号于 2010年2月服役。一型为采用传统舰体设计的“自由”型,首舰“自由”号于2008年11月服役。有意思的是,为了便于区分,前者的舷号均为偶数,后者 的舷号均为奇数。
根据美国海军的设想,濒海战斗舰是一个快速、灵活、集中执行任务的平台,专门为在近海、濒海环境中执行任务而设计,但也能 执行远海任务。其舰体结构采用可重新组合的开放式结构,能根据任务需要临时组装、搭配不同的武器模块系统,就如同电脑零部件一般实现“即插即用”。有了这 种“可配置使命模块”,同一艘濒海战斗舰可以在经过改装后执行反潜艇、反水雷和反水面目标作战,能够相对灵活地运用各种威胁。美国海军赋予其八项主要使命 ——反潜战、反水面战、水雷战、海上侦察、海上拦截、特种作战及运输。
例如,“独立”级采用三体船型,船体内部容积大,其尾部飞行甲板下方 有一处1100平方米面积的灵活任务区。如果该级舰执行扫雷任务,可在这一任务区安装“扫雷任务模块”,如猎雷具、声呐等;如果该级舰执行运输任务,则可 以在这一区域搭载美国陆军的“斯特莱克”装甲车。而其飞行甲板面积也超过1000平方米,不仅可以搭载“黑鹰”级别的直升机,还可以起降不同用途的无人 机。
濒海战斗舰排水量适中,吃水浅、操纵灵活,而且航速远超过通常军舰。例如,“独立”级的航速达到45节,而当前各国现役驱逐舰的航速通常在30节左右。因此,濒海战斗舰很适合在狭窄的战略水道、群岛等海域使用,特别适合进入巡洋舰和驱逐舰不易活动的浅 水港口和水道。
同时,濒海战斗舰具有很强的进攻性,其实际上是美国“由海到陆”思想的一种体现。从美国人的角度看,濒海战斗舰是一种多用平台,保障海军在敌方水面舰艇、潜艇和水雷的威胁下进入濒海地区,既可以进行跨海近岸作战,可以为航母编队主力充当先锋,遂行近海控制任务。
而 在东南亚地区,美国海军在新加坡樟宜基地部署的濒海战斗舰,恰恰可以用于周边此类海域。一方面,在这一地区的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等战略水道均为狭窄复杂 海域,适合濒海战斗舰的活动。另一方面,南中国海、菲律宾沿海及印度尼西亚海域均有大量岛礁,也是濒海战斗舰的理想活动区域。
“重返亚太”的急先锋
“密 尔沃基”号服役后,将与其他5艘姊妹舰一样,以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基地为母港,并被轮番派遣至西太平洋执行任务,前沿驻扎地点目前为新加坡樟宜 基地,今后还可能驻扎于日本和菲律宾。可以看出,在美军“重返亚太”的过程中,濒海战斗舰的特殊性能将在对华方向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南海方 面,美濒海战斗舰可以依托新加坡樟宜基地或菲律宾基地,利用高航速和灵活性对南沙岛礁进行频繁骚扰。该级舰的航程本是短板,但在南中国海活动时,其距离补 给基地很近,因此反而不存在明显问题。今年5月11号,“密尔沃基”号的姊妹舰“沃思堡”号在南海海域进行了一次巡逻,中国海军054A型导弹护卫舰“盐 城”号对其进行了一定距离的跟踪监视。在这次中美军舰遭遇中,两舰并未近距离接触,而是遵循“意外遭遇行为规范”进行了专业沟通。此次巡逻也是美海军濒海 战斗舰首次在南海国际海域的行动,而今后此类行动还可能越来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濒海战斗舰可搭载美国海军最新的电子侦察和水声调查设备, 可对在南中国海活动的水面舰艇和潜艇进行跟踪、侦察,并形成常态化监视体制,以积累战时所需的情报资料。由于濒海战斗舰能够搭载不同的任务模块,其在南海 的行动,必然将带有试探和试验性质,而南中国海也会随之成为濒海战斗舰的试验场。无论从装备、战术、保障等方面,在南海的行动都可为美军积累大量经验。
如果将眼光扩展至更大范围,就能够看到濒海战斗舰的更大作用:马六甲海峡是美军宣布必须控制的全球16个重要海峡水道之一,这里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控制着全球海运的近40%。新加坡则扼控马六甲海峡的关键节点,这条战略水道今后将成为濒海战斗舰活动的“家门口”。
同 时,从新加坡向东南,还可进入巽他海峡、龙目海峡等重要水道。从菲律宾基地出发,则可以进入菲律宾以东的菲律宾海。对于从中东、非洲和欧洲前往东亚的商船 而言,如果不走马六甲海峡,就不得不绕行上述水道或海域。因此,在新加坡和菲律宾驻扎的濒海战斗舰,将可以随时影响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海运。
可以预见,随着美军濒海战斗舰服役数量逐渐增加,美军在亚太地区各基地部署的濒海战斗舰数量还将陆续增加。届时,活跃于近海浅水、岛屿之间的濒海战斗舰群,将成为美军“重返亚太”的急先锋。
难以改变战略平衡
濒 海战斗舰虽然在技术上颇为现代化,但其只是一种小型海上力量,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相关地区的战略力量格局。美军将此型军舰部署在南中国海周围,既是为美 国的地区军事行动提供支撑,更多则是通过各类活动展示存在,并给某些国家“打气鼓劲”,显示自己能够在“重要的时间和地点出现”,以安抚盟友、威慑潜在对 手。对于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大国而言,濒海战斗舰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和骚扰,但并不构成重大威慑,其行动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此外,必须看到的是,濒海战斗舰自身也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濒海战斗舰的武备较弱,其战斗能力有限,适用于侦察、骚扰、护航,但在高强度的海空战斗中,其自身防护相当脆弱。
濒 海战斗舰的排水量在2500吨左右。在世界范围内,此类军舰的标准配备通常都有76毫米以上的大中口径舰炮、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等,一些较现代的型号还会 设有直升机停机坪。但是,濒海战斗舰在当初设计时即考虑“低成本”和临时改装而来的“多用途”,因此其自身并未配备很强的火力。
以“独立” 级为例,其主要武备为一门57毫米舰炮,平时并未装备反舰导弹。其主要防空手段是11联装的“海拉姆”近防导弹,仅有有限的防空和反导能力。尽管理论上可 以在临战前加装各种作战模块,但在危急时刻“间不容发”之际,恐怕很难有时间让一线军舰从海上撤回基地,完成改装后再返回前线。
其次,濒海战斗舰在技术上仍存在许多不成熟之处。
在 美国海军将首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派驻新加坡及太平洋区域服役一年的时间里,该舰曾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热带海域的腐蚀速度远超预期,一些特定部位的腐 蚀甚至危及舰体结构安全。又如,在寒带地区活动时,濒海战斗舰上大量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可能会出现韧性下降、强度不足等危险。这一系列技术问题反馈后,后续 的“自由”级和“独立”级姊妹舰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修复”,以使其更适合在热带等不同海域执行任务。新入役的“密尔沃基”号就采用了改进版柴油发电机、 新的空气压缩机,为了减少海水对船体的腐蚀,某些部位还采用了特殊金属涂料。在经过改进后,该型舰能否经得住实际使用的考验,仍是个未知数。
再有,濒海战斗舰作为“项目”的效费比还存在疑问。
濒 海战斗舰设计之初的重要考虑是“低成本”。轻武备、部分采用民船标准、大量采用成熟民船技术等,都是为了降低全舰造价和使用成本。但现在的问题是,濒海战 斗舰的造价并不低,其单舰的造价已经从最初的约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4亿美元左右。在实际使用中还发现,更换各种任务模块的时间成本和财政成本都很高,因此 该型舰很难实现当初设想的“一艘舰顶几艘舰用”的想法。2005年,美国海军曾计划建造82艘“濒海战斗舰”,但如今计划数量已经削减至52艘。随着美国 军费面临的削减压力日增,“濒海战斗舰”最终能有多少数量,最终能够发挥多大的实际作用,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 ·从建军节大阅兵看解放军战斗力究竟处于什么水平(2017-08-01)
- ·印度陆军战斗力将锐减:8千廓尔喀雇佣军从背后出手(2017-07-25)
- ·美济礁最新照曝光:建筑群拔地起施工船密布(2015-09-15)
- ·最新国产野牛舰即将完工 三座巨型风扇抢眼(2015-09-15)
- ·辽宁舰一级战斗部署通过台海 可随时对目标进行打击(2017-07-06)
- ·中国人民思路广研步冲一体枪:库存数百万支
- ·德媒:“中国制造2025”挑战德国 野心不容小觑
- ·美媒:中国最担心朝鲜核导弹 朝核弹超预期美挨批
- ·外交部:个别国家在中国岛礁建设跑道和导弹阵地
- ·美媒:中国借澳大利亚将战略利益伸向南极
- ·英媒:解放军地中海军演显信心 西方抱怨很无礼
- ·台少将称若菲在南沙开战 两岸将联手出击
- ·中国第十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官兵凯旋
- ·专家:中国不挑事不怕事 美日同盟威慑不了中国
- ·习近平将出席俄纪念胜利70周年大阅兵并访问三国
- ·中国-253℃级制冷技术突破万瓦量能 打破瑞法垄断
- ·外媒:中国095核潜艇模拟舱曝光 巨大飞跃
- ·士兵突击钢七连:中国最精锐步兵连现身非洲战场
- ·西方炒作中国投资对拉美威胁 称巴西经济殖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