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可谓不计其数,但要是说起那些“千人斩”、“万人敌”的猛将们,大概就显得有一些乏善可陈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聊聊历史上那些盖世猛将们!
1、项羽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言!”——《垓下之围》
依照《史记》项羽本纪的描述,垓下之战中,项羽突围时他本人杀汉兵数百人,在乌江边杀汉兵将数百人,是文献记载中凭借一己之力杀敌可能近千人的人物。

项羽
2、刘裕
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事,使将数十人觇贼。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馀人。——《资治通鉴》

刘裕
司马光在史学界的声誉是很高的,并非是信口雌黄之徒,既然他敢将此事记载在资治通鉴中,其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3、岳飞
“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宋史》
《宋史》中记载了岳飞这场八百对五十万的战役,不过这五十万应该有很多手无寸铁的农民。

岳飞
4、杨再兴
“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宋史·杨再兴传》
“……杨再兴单骑入敌阵,欲擒宗弼不获,身被数十创,犹杀数百人而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杨再兴
杨再兴单骑入虏(改作金)阵,欲直擒兀术(改作乌珠)不获,杀数十百人而还,身被数十创“——《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四》
杨再兴,绝对是一个碉堡级的存在啊!
5、冉闵
闵怒曰:“吾成师以出,将平幽州,斩慕容隽。今遇恪而避之,人将侮我矣。”乃与恪遇,十战皆败之。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晋书·载记七·石季虎下》
冉闵一直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最出名的就是那“杀胡令”,关于他的是非功过这里就不讨论了,来说说他的武力。冉闵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六 场最恶战。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十一万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 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最能体现冉闵武力的是他最后一战,以万余步卒被数十万鲜卑骑兵包围,当时,冉闵已经被饿的“饥疲交至”而鲜卑还有“铁浮屠,拐子马”这样武器,即使在这样 的情况下冉闵骑朱龙马,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杀掉三百多人,还杀出重围,由于朱龙马的突然死亡(一说受伤而死,另一说累死),战之最后一人才被擒。

冉闵
6、关羽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三国志·关羽传》

7、萧摩诃
“九年,明彻进军吕梁,与齐人大战,摩诃率七骑先入,手夺齐军大旗,齐众大溃。及周武帝灭齐,遣其将宇文忻率众争吕梁,战于龙晦。时忻有精 骑数千,摩诃领十二骑深入周军,纵横奋击,斩馘甚众。摩诃因率马军夜发。先是,周军长围既合,又于 要路下伏数重,摩诃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陈书·萧摩诃传》

萧摩诃
8、荆嗣
“重进阵压东偏,数战不胜,命嗣出西偏,麾兵薄山崖,以短兵接战。辽兵败,投崖而下,手斩百余级。”——《宋史·列传第三十一》

荆嗣
这哥们的生猛表现还很多,挑了个最生猛的。
9、高敖曹
“殷州刺史尔朱羽生将五千人袭信都,高敖曹不暇擐甲,将十馀骑驰击之。乾在城中绳下五百人,追救未及,敖曹已交兵,羽生败走。敖曹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资治通鉴》
高敖曹(491年—538年),名昂,字敖曹,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东冀州刺史高翼第三子,司空高乾之弟。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善用马槊,勇猛无敌,被时人誉为项羽再世。

高敖曹
10、王忠嗣
“俄吐蕃大出,欲取当新城,晨压官军阵,众不敌,举军皆恐。忠嗣单马进,左右驰突,独杀数百人,贼众嚣相蹂,军翼掩之,虏大败。”——《新唐书》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骠姚”。

王忠嗣
开元时代,唐帝国的文治武功在这一年代几乎达到了顶峰,而这首诗的主人公——王忠嗣正是那一时期杰出将领的代表。
11、邓羌
“俄而兵交,猛召之,羌寝而弗应。猛驰就许之,羌于是大饮帐中,与张蚝、徐成等跨马运矛,驰入评军,出入数四,旁若无人,搴旗斩将,杀伤甚众。”——《资治通鉴》
王猛与邓羌这对好搭档,将在后面有专门的篇幅介绍。

邓羌
12、夏鲁奇
“庄宗不满千骑,汴人伏兵万余,大噪而起,围庄宗数重。鲁奇与王门关、乌德儿等奋命决战,自午至申,俄而李存审兵至方解。鲁奇持枪携剑,独卫庄宗,手杀百余人。”——《旧五代史·夏鲁奇传》
五代史中步战时手杀百人的夏鲁奇,绝对是猛将啊!

夏鲁奇
13、薛仁贵
“又与梁建方、契苾何力于辽东共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仁贵匹马先入,莫不应弦而倒。高丽有善射者,于石城下射杀十余人,仁贵单骑直往冲之,其贼弓矢俱失,手不能举,便生擒之。”——《唐书·薜仁贵传》

薛仁贵
薛仁贵614-683年,山西河津市人,唐朝名将,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中国古代20大最强武将:赵云竟排倒数第一!
猛志常在,勇冠三军——中国古代20大武将排名
本次排名综合成就、知名度、武力、谋略、心机等多方面考虑,纯为史实,非戏说。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
20常山龙胆——赵云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
一袭征袍鲜血染,当阳常志此心丹 。
赵云战功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长阪坡保护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刘禅脱离了危险;二在刘备南取四郡的时候担任桂阳太守,维护了刘备在南方的利益;
三是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赵云随诸葛亮率军入蜀,沿途分定郡县,为最后拿下益州立下战功;四,随刘备出兵汉中,用空营计击退曹军,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也”。五、随诸葛亮出兵伐魏,在街亭失利的不利情况下,保全将士们,全军而还。
赵子龙排第20,恐怕许多人会不解,但排除演义,结合史实,赵云成就只算一般,武力也没到冠绝群雄的地步,但赵云的知名度确实甚广,家喻户晓,固排20,实至名归。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
因出身寒门,长年不得重用,41岁始独立领兵,战斗生涯只有15年,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是一个刚柔并济的文雅儒将。
公元525年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X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逼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很可能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战斗的结果,二元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梁大通元年(527),与寻阳太守韦放合攻魏之涡阳(今安徽蒙城)。魏遣征南将军元昭率数万步骑来救,陈庆之乘魏军远来新至,仅指挥100人击破其前锋。
后又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交战频繁,将士疲惫。有的将领建议退兵,他力主决战。魏军筑就13垒以控制梁军,他领兵夜出,破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梁军乘胜强攻,俘斩甚多,其余九垒皆溃。
陈庆之的知名度会低一些,但他的功绩确实不低,结合上例,武力虽差,但谋略方面甚强。
18洪武之勇——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徐达本人的作战风格为:对战略全局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战略决策的坚决贯彻,所谓时时以王霸之略尽,他善于分化和瓦解敌人。定西之战,就是围魏救赵,后趁黑夜发起攻击。沈儿峪之战,就是先疲后打。 据史书里记载,徐达一生共攻破大都市两个,省会三个,郡县上百(没有重复)。
徐达是我最钟爱的武将,因为看了天子传奇。。。
不管从武力、谋略、成就各方面,徐达在历史上都出类拔萃,他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得善终的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为保帝位,杀尽功臣)。
17悲情绛侯——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死于狱中。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可以说没有七国之乱的平定,就不会有诸侯王国割剧势力威胁中央政权问题的最终解决,同样也就难以出现汉武帝时的强盛局面。显然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亚夫一生戎马,安邦辅国,攘除鞑虏,功绩斐然。但没能得善终,惨遭陷害。
在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由于周亚夫的耿直,不会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个悲剧的结局。 有一次,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这事刚过去,周亚夫又因事惹祸,这次是由于他的儿子。儿子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称赞的同时,也为他惋惜,说他因为过于耿直,对皇帝不尊重,结果导致悲剧结局,令人感慨! 最后的这个结局果真是饿死的,但是否有老太太相面之说还有待考证!
16隋唐上武——秦琼
秦琼,字叔宝,汉族,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
秦琼为何排第16,因他武功高强,帮李氏父子建立了大唐,让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况且原来每年春节都能在门上见到他,他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小说《西游记》里说: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皇大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阴魂不散,天天到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15忠义千秋——关羽
关羽(?-220)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关羽为何排在秦琼之上,就因他是关圣帝君,他恐怕是中国最知名的武将,没有之一。
14飞羽将军——李广
李广(?-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李广是古诗中提及最多的名将之一,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真我猛将——廉颇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
赵惠文王初,东方七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首当其冲。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十四年(前285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高级爵位),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廉颇负荆请罪大家都应该有所耳闻,由此观之,廉颇是一个真汉子,敢作敢当,知错能改。
而结合上例,他的武力、谋略也不遑多让,但都不算顶级,且影响力稍逊,固排13位。
12战争奇才——乐毅
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详,战国军事家,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乐毅,谋略过人,以少胜多,名垂青史,但知名度略低,故排12位。
11常胜天威——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因姐姐卫子夫而发迹,连破匈奴,其中龙城之役大破了汉朝建立以来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收复河套地区,将右贤王彻底打废。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华夏杰出志士,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元光二年汉武帝决定改变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按《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则有为二万二百户及三万户的不同记载。虽然卫青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嘉其陪葬茂陵。
可见李广当时之威信名誉,李广长年与匈奴斗争,立下汗马功劳,这份爱国之情,足以名垂千古。
10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
戚继光是抗倭名将,保卫中华,这份赤子之心与勇猛之魂,让后世传颂。知名度、成就均高,故排10位。
9武悼天王——冉闵
冉闵(322?-352),也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建立冉魏政权。最为今人所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也因此成为一名颇有争议的人物,后人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352年,冉闵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8战神令公——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7月9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这份能力,古今少有。故排8位。
7国士无双——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苏轼:“(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十年落魄江滨客
几度雷轰荐福碑
男儿未遇暗伤怀
忆淮阴年少
灭楚为帅
气昂昂汉坛三拜
猛虎行
韩信,我最佩服的武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男儿何忍?
正是这份坚韧的心,让他成就辉煌。
6万世忠将——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岳飞,我不用多说,只把满江红附上,以表敬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 托塔天王——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靖军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
一战荆湘并抚岭南诸州,二战江南,三灭突厥,四捣吐谷浑,皆大胜,可谓不世奇功。
他比岳飞略强在不是愚忠,有个圆满人生。
4封狼大将——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前117),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霍去病,马革裹尸,封狼居胥,年少成名,千古流芳。
3乱世人屠——白起
白起 (?—前257),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标准的战神,各种史料上都没出现其败绩。一生略城百座,斩杀百十万人,近~战国~死伤人数的一半。纵观人类史亦无人可比。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龁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 ----司马迁
2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 (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项羽战绩辉煌,智勇双全,生平80余次战斗,百战百胜,所有碰到项羽的武将都是一合之将,基本上都是一回合被挑于马下。24岁时,力劝当时的天下第一英布抗秦,布不肯,项羽当众举起千斤铜鼎,众人当场震痴,英布也自叹不如,拜服于项羽,英布当时天下无敌,三国时期世人称马超有信布之勇,并非三国时期的第一名将吕布,而是楚汉争霸时期的战神韩信和英布。英布惊叹于项羽的武力,遂归顺于当时的项羽,后人给项羽的评价是如果项羽的武力是100的话,历史中其它猛将的武力只能是90!在抗秦之战中,巨鹿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2万大军将秦军30万部队杀的精光,破釜沉舟,杀苏角斩王离,事后众诸侯不能正视,膝而行之。
几年后的彭城之战,3万将士杀光刘邦和五路诸侯的60万大军,害的刘邦靠妓女解救才得以脱身,妻儿均被擒,此等以少胜多,战胜几十万敌军的战事不但要有战神般的武力,更要有作战的谋略。项羽在作战的布局和战术的指挥均发挥的淋漓尽致,至今很多人都认为项羽的军事才华并不比后人称之为战神的韩信差,项羽的智勇双全均体现于此,年幼的项羽就饱读兵书,战斗当中的谋略和指挥无不是得心应手。最后在28岁时,划清楚河汉界,却由此中了卑鄙小人刘邦的奸计,四面楚歌,韩信和张良布下天罗地网的十面埋伏之计,虞姬自杀,项羽重振士气,率领自己当初逐鹿楚河汉界过乌江时所率领的最强8000江东子弟兵当中仅剩下的800子弟兵在韩信10万大军的天罗地网中居然突围而出,司马迁的史记中明确记载,项羽可以一人步战杀敌数百,勇不可挡,无人能伤他分毫。他亲自训练的江东子弟兵都是以一当十,到达乌江边时,居然还剩下28名子弟兵。
乌江边上,刘邦的10员上将围住项羽大战,依然不能抵挡项羽,最后在可以坐船回到江东,东山再起的时候,项羽毅然决然的选择自刎于乌江边上,自认为无言再见江东父老,死时年仅31岁。项羽的霸气,智谋和勇武令人惊叹不已,悲剧人生更是令后人叹息不止,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就充分体现了后人对项羽的敬畏和怀念。
光是史书上的明确记载,历史上便无人能做到,其他后世的猛将多少都被演义或者野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夸大,而项羽的勇武和战绩则明确的记载在史书中,项羽无愧于西楚霸王的称号,霸王的称号也证明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武力的象征,后世很多无敌的猛将也都被人称为楚霸王再世,但无一人被认为可以超越楚汉时期的项羽,足见项羽的武力之强,无愧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武将的称号(仅看武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1兵家识神——孙武
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之武将,没有之一。无悬念第一。
- ·读文章涨姿势:古代人们鉴别处女的绝招(2015-10-28)
- ·结局最为惊人的12位古代皇后:惨遭皇帝的蹂躏(2015-08-21)
- ·古代历史上的十大预言家:成功率竟然全是100%(2015-08-21)
- ·古代的土豪也任性:盘点中国古代十大顶级豪宅(2015-08-04)
- ·来自龙床的诱惑:揭古代后妃们争宠的各种手段(2015-07-24)
- ·中国055排水量超万吨 或装备大量巡航导弹!
- ·中国的复合材料旋翼制造技术或早已超越俄罗斯
- ·中俄战舰地中海演习:我军054A舰击落“敌”机
- ·俄外长:俄不认为向伊朗供应S-300是政治错误
- ·美评选世界最强军队:中国排名第三仅次两国
- ·美国务卿:朝鲜试射潜射导弹系“挑衅”行为
- ·俄专家:中国列装两重型战机 能为轰6K保驾护航
- ·美国“鱼鹰”运输机着陆失败 机上人员1死12伤
- ·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口国产飞机 签4架运12协议
- ·罗援:应把日本投降地申遗 把日屈辱瞬间变永恒
- ·中越两军第二次边境高层会晤落幕 签署纪要!
- ·解放军两栖坦克在海上6级大浪条件下开上登陆舰
- ·罗援:应把日本投降地申遗 把日屈辱瞬间变永恒
- ·罗援:建议将日本投降地申遗 反制日本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