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不久前低调归还原属于中国的四件文物。中国还有一千多万件各种文物流落在世界各地,中国方面通过各种努力试图追回文物,不久前结束的中国与美国经济与战略对话会议也谈及归还中国文物议题。
据海外媒体报道,法国近日破例从捐赠博物馆解除捐赠协议,而由捐赠人本人向中方交回中国古代文物。法国低调归还中国的4件文物,可能价值百万欧元,是公元前7世纪周朝的文物。该文物是被盗墓盗卖流出中国的。但消息没有关于四件文物流入法国的细节。

被捐赠的博物馆与随葬的勇猛飞禽鸟头金质雕塑件
四件文物是随葬的勇猛飞禽鸟头金质雕塑件。4件猛禽金首共价值100万欧元。这次归还行动也被称为法国的外交噩梦,因为在理论上,已被捐赠给法国博物馆的物品是不可撤回的。

流亡在海外的中国文物
据英国媒体报道,法国著名奢侈品大亨皮诺特2000年向巴黎吉美博物馆捐赠了一批公元前7世纪的作品,向时任总统希拉克示好。希拉克是亚洲艺术的爱好者,而皮诺特则拥有古琦、圣罗兰等一系列奢侈品牌。
有消息指控这些文物是1992年中国甘肃省周朝贵族墓葬遭盗挖时流失的文物。中国方面表示,这是90年代中期盗墓潮导致的大批流失文物的一部分。大约10年前,中国政府通过一名法国专家对这些文物发出了追索申诉,但并未获得成功,但中国政府仍继续通过外交渠道开展追索努力。
最终,根据法国媒体的消息,皮诺特个人于今年4月将4件猛禽金首移交给位于巴黎的中国驻法大使馆,并没有索要任何补偿。与此同时,从同一卖家手中购得另外28件文物的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耶于5月15日交还了他购买的文物,时间正好与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访华的时间吻合。
另有报道指证,2013年6月,皮诺特之子还曾向中国归还了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流亡在海外的中国文物
报道说此次归还也是令法国头疼的外交难题,因为在理论上,已赠予博物馆的礼物是无法撤回的。最终,法国文化部以回溯撤销了对博物馆的赠予行为,将这些文物返还给捐赠者,并按照中国的要求,由捐赠者将这些文物归还中国。

流亡在海外的中国文物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落在海外。当下,中国正大力开展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一方面,公开敦促海外拍卖公司取消售卖;另一方面则通过国有企业赎买。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通过对圆明园等地实施大规模劫掠所得的文物,更是中国文物追索的重点。
今年6月底,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成果就包括,美国政府将于近期向中国政府移交一批所截获的中国文物。
中国千万件文物难回国 高额税收成首要难题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文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一些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流失海外,如今如何将这些文物从海外夺回成了一个难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约有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

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落在海外,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现状等客观原因没有正常的回流渠道。以前回流文物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拍卖,“1992年开始,通过拍卖,回流的文物超过10万多件,其中有30多件包括阎立本《孔子弟子像》在内的国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我国现有艺术品高关税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外文物回流。对于中国内地艺术市场而言,关税已然是一道绕不开的槛。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宝藏不能夺回,的确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想办法,毕竟这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体现,代表了我国的悠久历史,应该由我们继承流传下去。
海外回流文物一直是艺术品交易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60%以上的拍品都是回流文物,近两年来,包括刘益谦、王中军、王健林等民营企业家、收藏家也都不惜血本纷纷去海外“夺宝”。尽管回流文物市场火热,但是目前中国仍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落在海外。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回流文物有家难回?又有什么办法能打破这些门槛?
高税收成回家拦路虎
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落在海外,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现状等客观原因没有正常的回流渠道。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经理王昱东介绍,广义上回流文物主要包括三类:1949年以前,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流失海外的文物; 1949年以后通过合法途径出口国外的文物;中国进口的西方文物。
以前回流文物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拍卖,“1992年开始,通过拍卖,回流的文物超过10万多件,其中有30多件包括阎立本《孔子弟子像》在内的国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树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但在2011年艺术品关税查税事件以后,形势发生了改变,艺术品通过货运渠道入关,艺术品离岸价格到国内就需增加包括关税、进口增值税在内的30%左右的税收,“国内藏家不接受高成本,拍卖公司也覆盖不了税收成本,这也抑制了拍卖行业回流文物拍卖的积极性。2012年以后拍卖行业就很少做回流文物专场”。
我国现有艺术品高关税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外文物回流。对于中国内地艺术市场而言,关税已然是一道绕不开的槛。欧树英就表示,“文物回流的最大门槛便是税收,尽管保税区回流文物中心能够部分解决高税收问题,但离开保税区,或者申请保税区的特别手续,拿到室内做展览等方面还是非常复杂”。
近20年来,拍卖一直是中国文物回流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因为关税问题,拍卖业文物流通受限制,整个文物回流渠道并不畅通。这也造成很多内地藏家的无奈之举,不少内地藏家只能将从海外购得的流散的中国文物送到免税自由港的香港避税、储存。收藏大鳄刘益谦竞得的《功甫帖》、鸡缸杯等都存在同样的烦恼。
无法交易难为文物落户
即使文物通过保税区入境,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回家。“保税区只是暂存地,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办理相关的‘暂时进出境货物’,可以暂时不用缴纳税款,一般在6个月左右的规定时间内原状运出境,也可以经直属海关批准延期,但延期最多不超过3次,每次延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甘学军如是说。
入境后文物的展示、交易也成为文物回流的又一大难题,在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经济系主任徐晨看来,突破保税区展示、拍卖,能够真正在市场交易才是文物最终的归属,“上海尝试保税拍卖也并不是很成功,保税拍卖也只是暂缓交税,拍卖后涉及存储方面等还得交税”。
如此一来,买卖双方都难为文物解决落户问题,国内博物馆征集、国有文物商店、民间收藏等机构都有着对中国海外回流文物的实际需求,但无法真正意义上的贸易交流也成为困扰文物回家的难题。
市场调整导致藏品退市
国内艺术品市场缺乏明朗的环境也成为文物难回流的原因之一,欧树英表示,“国内艺术市场环境还在调整,藏家愿不愿意卖,能否高价卖出,也是文物是否能回流的客观原因。相比国外拍卖市场,国内拍卖市场缺乏成熟的制约环境,拍而不买的现象居多。在卖家信心受到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将重要拍品委托国外拍卖行”。
此外,艺术品拍卖行业从业人员还指出,国内配套的艺术品相关行业还在发展中,尤其是艺术品保险方面进程缓慢也影响文物归国后的保障。相比较而言,欧美发达国家的艺术品保险已发展为一个拥有良好投保体系,在艺术品价格估值、风险保障、包装运输、存储环境、修复体系等方面有相对成熟的管理机制。这正是目前国内市场极度缺乏的文物保障体系。
政策调整加速文物回流
在2003年印发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接受境外捐赠、归还和从境外追索的中国文物进口免税暂行办法》规定,今后凡是文物收藏单位,以接受境外机构、个人捐赠、归还和从境外追索等方式获得的中国文物,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对此,有藏家表示,该办法暂时不适用于民间收藏机构,但今年3月开始实施的《博物馆条例》中,首次承认民办博物馆的身份,并规定其在资源、条件和设立等方面和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待遇。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开放,相信逐渐会有更多收藏机构同等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首次尝试成立的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能为部分文物回归提供绿色通道。但是艺术品市场庞大的体量需要更多文物回流、展示、交易的渠道。
目前的现状是,不仅回流文物回家难,国内的艺术品出去也难。现行的政策令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进出两难的境地。对于相关法规的修改,也急需根据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调整。
- ·这小国反华最凶!如今却求中国帮忙建造铁路(2017-03-06)
- ·极右翼日本第一党成立:公开向中国宣战(2017-03-06)
- ·不惜与美翻脸:关键时刻这三国帮中国大忙(2017-03-06)
- ·美日欧最大内鬼现身 竟帮了中国天大的忙(2017-02-23)
- ·一周内歼灭中国海军 日本的狂妄从何而来?(2017-02-23)
- ·中国055排水量超万吨 或装备大量巡航导弹!
- ·中国的复合材料旋翼制造技术或早已超越俄罗斯
- ·中俄战舰地中海演习:我军054A舰击落“敌”机
- ·俄外长:俄不认为向伊朗供应S-300是政治错误
- ·美评选世界最强军队:中国排名第三仅次两国
- ·美国务卿:朝鲜试射潜射导弹系“挑衅”行为
- ·俄专家:中国列装两重型战机 能为轰6K保驾护航
- ·美国“鱼鹰”运输机着陆失败 机上人员1死12伤
- ·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口国产飞机 签4架运12协议
- ·罗援:应把日本投降地申遗 把日屈辱瞬间变永恒
- ·中越两军第二次边境高层会晤落幕 签署纪要!
- ·解放军两栖坦克在海上6级大浪条件下开上登陆舰
- ·罗援:应把日本投降地申遗 把日屈辱瞬间变永恒
- ·罗援:建议将日本投降地申遗 反制日本逆流